加蚋仔迎尪公

三月十二加蚋仔小拜拜

你可能有聽過「十月二二艋舺大拜拜」,


那你有聽過「三月十二加蚋仔小拜拜」嗎?


每年舊曆十月二二艋舺(báng-kah)大拜拜,整個萬華區熱熱鬧鬧,是一個遠近馳名的日子,那你知道在今天三月十二,萬華區也有一個地方會熱熱鬧鬧的遶境與拜拜嗎?這個地方就是加蚋仔(南萬華)!跟艋舺一樣,以前加蚋仔(ka-la̍h-á)家家戶戶也在這天邀請親朋好友一起來食拜拜、看熱鬧,可謂加蚋仔全境一年一度的例行大事,因此我們正式的用法會稱其為「年例(nî-lē)」。


艋舺大拜拜是以青山王公為主的大遶境,那加蚋仔年例呢?是以「尪公(ang-kong)」(又稱保儀大夫)為主,是從文山地區的木柵(ba̍k-sa)忠順廟請來,但加蚋仔境內並沒有奉祀保儀大夫,怎麼會找他來遶境呢?因為當初農業時代出現蝗災,時人有聽聞文山地區的尪公對於驅蟲有奇效,每遶境必下雨讓蟲卵被沖走,於是呼請來本庄遶境,而這樣的慣例不止在加蚋仔,在萬華車站附近的堀江町(下崁庄)也有這樣的慣例,整個台北盆地許多庄頭都有這樣的一天。


所謂角頭


每年的年例也不是由廟負責,而是由「五角頭(gōo-kak-thâu)」來每年輪值,大家輪流舉辦減輕負擔,像今年就輪到「堀仔頭(khut-á-thâu)」這一角的三個里負責,在農業時代,他是屬於「整個庄頭」動員起來的大事情,而非單一廟宇的「廟會」,是整個社區的人際網絡活動起來的「嘉年華會」,有點像日本京都舉辦的「祇園祭」,每個人都參與在其中,這是與現代都市主張「各過各的」生活模式不太一樣的地方。


怎麼輪值

古早人很聰明,他們知道這件工作耗時、耗人力也耗財,如果每年都要辦負責的人一定會很吃不消,所以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就是「輪值」


如果說同樣的人一直辦太累,那我們就讓不同的人輪流辦,這樣一來每年都還是會舉辦活動,但是主辦輪流,大家比較輕鬆,那這樣要怎麼覺得有哪些人輪流呢?


一個庄頭裡面有許多不同的「角」,角代表著庄頭裡面各個小聚落,古早人想一想不然就用「角」來輪流好了,一方面省力省錢,二方面同一角的人互相熟識,要烙人出力也比較方便。於是輪值這樣的傳統就確立下來了。


回到加蚋仔,加蚋仔總共有五個角頭,後庄(厝)仔、港仔尾、下庄仔、八張犁、堀仔頭&客仔厝,
所以由這幾個角頭輪流舉辦,每五年都會輪到同一個角頭,而每個角頭都會在自己那一角設置「爐主壇」。


那大家一定會好奇,為什麼堀仔頭跟客仔厝會合成一角呢?
據稱是因為堀仔頭跟客仔厝都以楊姓為主,又因為以前財力比較吃緊,那就合成一角來輪。
不過仔細觀察今年的值東爐主與頭家爐主,會發現是由客仔厝的興德里以及八張犁的壽德里所舉辦
「理論上」今年是由八張犁這一角所輪,但為何會加入「客仔厝」呢?
經過詢問家中長輩,以前的確是由「堀仔頭&客仔厝」合辦,但五年前就已經是「壽德里與興德里」合辦


那是什麼時候做的改變?
是什麼事情導致輪值的調整?
這就還需要我們再調查,去訪問相關的人事物了!


過去與現在的權衡

最後想跟大家說,臺灣社會歷經經濟起飛、高速都市化與大量人口往都市移動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跟原生社區的網絡產生斷裂,已經不再是人際關係綿密的傳統互助社會,但過度的斷裂則導致都市的原子化,每個人互不關心,各自過各自的生活,也許自由但是孤單,讓人不禁思考,有沒有一個中間的平衡點可以折衷呢?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